今年以来,株洲市全面推行电子报建智能图审,开启智慧“不见面”审查新模式,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初见成效。
该模式改变了以往报建图册资料传递、建设单位往返报建的形式,旨在解决当前工程规划许可阶段审批工作常见的规范理解不一致、手工审查效率低、反复修改次数多、规划数据难管理、廉政风险难防控等问题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株洲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推广该模式以来,借助信息化手段,实现工程项目审批全过程留痕,数据成果无障碍流转,行政效能得到极大提高,方便企业群众随时随地办事。截至目前,市内外28家设计单位安装电子报建系统,共完成工程建设方案线上审批42个建设项目,社会覆盖面不断扩大;项目办结时间进一步缩短,工业项目工程规划许可由11个工作日缩至3个工作日,产业孵化进程不断加快,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价值。
内外联动 打通网办全流程
为打破工程规划许可各环节信息壁垒,建立以“项目”为核心的工程方案审批大循环,株洲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基于“技审分离”的工作特点,梳理业务流程、规范业务逻辑、明确角色权限、优化材料标准,借助电子报建系统,实现建设工程报建项目在线提交、进度查询、结果下载、档案查看等功能,大大简化审批流程,满足企业和群众随时随地办事需求,切实将“不见面审批”落地。去年年底,株洲市资规局正式发文明确,“除涉密等特殊项目外,市本级所有工程项目报建方案审查一律网上申报与办理”,将工程规划许可审查全过程置于“阳光”下,彻底消除经办“自留地”,防范廉政风险。
共享防伪 加强“一张蓝图”统筹管理
为确保审查过程留痕、数据来源可追溯,实现工程报建审批数据实时共享,株洲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技术单位共同开发一键上图入库工具,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库,配置报建方案总平面图、建筑单体图的数据交换映射关系,将规划审查要素一键转换自动入库,形成建设项目审批监管一张图,最大程度控制中间成果的外流,确保信息的唯一性和防篡改。此外,电子报建系统内嵌的防伪工具自动为所有成果加盖电子印章、水印码,作为唯一审批依据,彻底解决无纸化审批流程中的卡点、堵点问题。
统一标准 启动智能化合规审查
总平面图经济技术指标智能核算
为减少方案反复修改的问题,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“统一审查要素、内置审查标准、智能合规判断”为总体思路,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基础上,对全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进行完善,制定更加严谨、科学的技术规范,提供依据让设计单位明明白白自查,避免方案反复修改,也让审批人员清清楚楚审查,减少自由裁量权,有效保证项目审查的严肃性;在此基础上,进一步提取审查要素中可量化控制的部分,将审查评判规则嵌入电子报建系统,实现技术经济指标核算、单体建筑面积核算及其他规划技术审查等30多项审查要素一键核算、智能判断,有效提高工程规划审查的办理效率。
株洲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继续在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上做实做深,在工程规划许可审批数据共享、利用以及三维辅助决策支持等方面做更多更好的有益探索,助力行政审批效能再提速。
(张芳)
Copyright © 2015-2023 港澳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3022245号-31 联系邮箱:435 226 40 @qq.com